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品牌营销栏目--->市场纵横-->详细内容
2001移动互联市场报告
作者:佚名 日期:2002-2-21 字体:[大] [中] [小]
-
2001的互联网在一片萧杀中落下帷幔,移动互联这个市场却是红红火火,得意得很。本文力图从几个方面阐述这个市场的来龙去脉,并试图揣测其在未来一两年的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发展历史
自从2000年10月,中国移动提出“移动梦网”计划,12月正式启动中国移动互联的商用市场后,移动互联顷刻成为炙手可热的一个词,并且热度至今不减。2001年8月初,中国联通在落后几个月之后亦随之推出“联通在信”数据业务品牌,宣告进入移动互联市场的角逐;
“移动梦网”的模式主要脱胎于日本的I-MODE。I-MODE的运营商DoCoMo因为I-MODE的成功已成为全世界股价最高的电信公司。“移动梦网”构筑了运营商-服务提供商(SP)-最终用户的新产业链,和以往的模式相比(或许可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模式),因为有了运营商的收入分成,SP有了现实的现金流收入,也就有了加入的动力,SP的加入和壮大,在移动互联上的应用才会增加,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最终用户加入,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商业价值链。
有两件事情坚定了中国移动正式推出“移动梦网”。那是在2000年奥运会期间,新浪和移动合作发送奥运新闻短信获得收入800万(另一说此数字应由广告费和短讯服务费组成);另外在去年春节期间,手机用户通过互发短信拜年的流量激增,以至令移动的网络瘫痪。
“移动梦网”的目标,是第一年内在短信上获得10个亿的收入。按照现行每条短信0.1元的收费标准,即是100亿条短信的发送量。11月28日,在一个研讨会上,中国移动的负责人宣称这个目标已经实现。
市场构成
用户、服务商、运营商——食物链
2001年11月,中国手机用户总数达到1.36亿(其中中国移动的用户占1个亿),预计2005年将达到2.54亿;2001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用户370万,预计2005年将达到7900万。
移动用户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用户数(万) 6520 10560 15530 20980 22820 25410
普及率 5% 8.1% 11.8% 15.5% 16.6% 18.1%
移动互联用户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用户数(万) 30 370 2240 5560 6590 7930
普及率 0.5% 3.5% 14.4% 26.5% 28.9% 31.2%
数据来源:赛迪咨询。
“移动梦网”价值链的第一环节就是手机用户,手机用户的多寡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短消息流量。如深圳的手机用户为215万户,超过当地固定电话数量50多万,手机普及率极高。而仅有46万手机用户的厦门,手机占有量也超过了固定电话的数量。但人口众多的北京,却仅有203万用户。
手机用户中,分布最为密集和增长最快的是沿海省份和华中发达地区。而在近一年中新增的用户中,又以使用诸如“神州行”(中国移动)、“如意通”(中国联通)等储值卡形式消费的比重最大。他们的特点是单位消费量较小,使得运营商不得不努力提高服务产品的种类和质量来吸引其消费。
据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早期不完全统计,4月份手机短信息点播流量最大的地区为福建,其次为江苏、浙江。流量上百万的前八位,竟然全部集中在长江以南,而北京虽有203万手机用户,却仅以28万多的短信流量位居第15位。
2001年8月1日,中国联通正式推出了其无线数据业务的统一品牌——“联通在信”(UNI-INFO),正式要与“移动梦网”比个高低上下。 中国联通在信业务第一批开通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29个城市。
移动梦网的计划,参照有线互联的经验,光靠中国移动的实力和机制,确实不大可能实现,要有赖于广大SP的百花齐放。在移动互联这个新兴市场上,同样不乏先知先觉的开拓者。在盖子揭开后,他们就即时暴露在聚光灯之下。目前,腾讯、华动飞天、清华深讯、灵通网、掌门网均是这方面的佼佼者。值得指出的是,前三者均为深圳的企业。
其中,腾讯一家的流量占了“移动梦网”开通以来总流量的一半,开通伊始即达到每天几十万的流量,现在“移动QQ”号称每天的信息流量超过100万条。目前,使用移动QQ的用户大概是100多万的数字,除去要交纳的代收手续费和不均衡费,“移动QQ”的收入现在大概在每月500万元左右。
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也相继加入了移动互联的大战,凭借其本来就是有线门户的优势,据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移动梦网合作伙伴(SP)迄今为止已超过200家(另一说是400家)。
移动互联用户使用的终端几乎清一色为GSM手机。因为移动的GPRS和联通的CDMA还没大面积开始使用。另外,市场上适宜无线上网的其他终端产品,如PDA(在此代表市场上一切高端、低端的除手机外的掌上电子产品,下同)、笔记本电脑,因为使用的人少,影响较小。
而PDA市场中,品牌尽管多,但大多为应用功能简单的低端产品,如联想,名人,商务通等,功能强大的高终产品,则仍属于国外品牌的天下,如PALM和康柏的iPaq。
4、技术状况
与移动互联网有关的技术,主要谈的就是国内两大电信运营商所采用的通信制式。
GSM vs GSM
移动和联通目前采用的主要制式均为GSM。这是2G的移动通信标准。经过多年的发展,移动目前拥有1亿用户,GSM网络遍及全国,包括各边远省份。联通经过近6年发展,亦已基本建成了全国性GSM网,容量达到3400万户,开通城市328个,同时开通了42多个国家和地区62个运营商的国际漫游业务。
CDMA 1x vs GPRS:两者都是2.5G的移动通信标准。目前均被看作是向3G过渡的方案。
联通在几经波折之后,终于决定上CDMA。其CDMA网络采用美国高通的CDMA 1X-95标准,将于今年底正式开通运营,第一期工程总容量将达1330万户,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近300个城市。计划到2005年联通的CDMA用户达到5500-6000万户,市场占有率达到35%。
2001年5月,联通窄带CDMA项目正式与中外厂商签约。这个整体规模达到5000亿元的大市场,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更为重要的是,联通上马窄带CDMA项目后,意味着它在未来向3G过渡的过程中,极有可能选择CDMA2000标准,同时也具备了同移动竞争的因素。
但是,移动的GPRS并不如预想中的那样顺利。数据传输速度是GPRS最令人兴奋的一个卖点,但是,实际试用的过程中,GPRS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并没有达到专家所说的令那些内容服务提供商兴奋的超过100kbps,而是只能达到20kbps。
WCDMA vs CDMA2000:3G的移动通信标准有三大主流:WCDMA、CDMA2000、TD-CDMA。
3G目的是实现全球多媒体化、智能化和宽带化的个人通信,规范无绳、蜂窝和低轨道卫星等多种通信标准,并且与固定网络的业务兼容。3G要求,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在室内办公室、行人、与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每秒钟2Mbps、384kbps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WCDMA
与前两代系统相比,WCDMA这套系统具有更大的系统容量和更大的覆盖区域,可以从第二代系统逐步演变,可能支持更宽范围的服务,最高可支持2Mbit/s的高速数据业务,支持一条连线上传输多条并行业务,支持高速率的分组接入等。正因为如此,GSM系统相当普及的亚洲对这套新技术的接受度预料会相当高。
CDMA2000
CDMA2000也称为CDMA Multi-Carrier,是CDMA开发组织(CDG,CDMA Development Group)所发展出来的3G标准,是由窄带CDMA(IS-95)向上演进的技术。它的核心是高通、朗讯、摩托罗拉和北电网络联合提出的Wideband cdmaOne技术,由美国主推,其理想模式从IS95(2G)-CDMA20001X-CDMA20003X(3G)。CDMA2000认为自己是CDMA网的“平滑过渡”。它的第一步是CDMA20001X,这与GPRS一样属于“两代半”。
从窄带CDMA系统过渡到CDMA20001X,所定义的物理层信道都得到保留,核心网络和接入网络均不必更换。CDMA20001X手机用户不用更换手机;而WCDMA由GSM网络过渡而来,虽然可以保留GSM核心网络,但必须重新建立一个WCDMA的接入网。
TD-SCDMA
TD-SCDMA是已得到国际电联(ITU)认可的3大标准之一,主要技术集中在大唐电信集团手中,它采用TDD(时分双工)制式,技术特点是可能利用上下行链路对称,提高频谱利用率,这特别适合于非对称数据业务,并可以提高的系统容量。怎样动态分配上下行信道,是至今未解决的世界性难题。TD-SCDMA利用现有GSM网络,可以不经过“两代半”中间环节,直接向第三代过渡。我国自主提出并得到国际电联认可的TD—SCDMA,由于是我国自己开发的新技术,而且在技术上被公认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开发的深度不够,也缺乏大规模的实验验证,较前两种标准目前处于市场劣势。
5、发展趋势
市场容量
在移动通信世界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日本的DoCoMo从每个用户身上,每个月能获得13美元的收益,而根据该公司最新公布的资料,截止到2001年的7月15日,I-MODE的用户人数已达25,531,000,占日本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强,而这个数字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目前它的市值已超过3500亿美元。从各国数据增值业务占移动营运收入的比例来看,欧洲数据业务占运营收入的比例是18%,日本则占到16%,菲律宾比较高,占到了22%,而移动目前在这方面的比例是不到千分之五。
去年中国移动发送的短信平均每月有几千万条,今年这个数字猛增为2到3亿条,近来更窜升到每月10亿条。盛行北欧的短信,每月则有100亿条的发送量,全球移动通讯系统协会则认为,全球每日传送至手机的文字讯息已达10亿条。从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和移动互联用户数量、用户发展的速度来看,移动互联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的。
产品与服务
在移动终端产品方面,将不再是手机的天下。具有无线接入、上下行功能的PDA产品,将会在短期内获得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对比现在的手机,PDA具有显示面积大、输入方便、存储容量大的优势,在这个基础上,SP可以开发更多更实用的功能。例如,现在市场上就有商务通的“短信王”和香港权智的GSMPDA两款上市产品。
当然,现今的趋势是手机和PDA之间的互相渗透,手机越来越象PDA,PDA也越来越象手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大势所趋。
现在手机越来越表现出成为一种电子金融支付手段的迹象。由于手机产品的随身携带性、身份相对确定性,很多电子商务都把支付手段瞄向了手机。网上购物、电子邮箱收费、买彩票、网络游戏收费……现在都可以用手机了。以后或许用手机就可以交水电费了,只要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存在变数
现在国内移动互联的发展还面临着太多的问题:国家政策因素的左右,各运营商对于市场的接受程度,相关技术和设备商对技术发展方向的把握,市场组织者的商业实现可能性等等。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将大举进入国内电信行业。因为有股份的比率限制,还考虑到市场原因,估计外资对运营商的冲击不会太大。但在其他增值服务、终端产品、软硬件解决方案等,会对国内的企业有较大的冲击。
今年正值中国电信分拆,年底的时候方案终于确定下来。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电信将分为南北两部分。据市场分析,国家这样分拆的目的是准备培植4家左右的全业务电信运营商进行竞争。这样,新中国电信(即南电信)和新网通(即北电信),有可能在今后两年内获得移动牌照。到时,市场上将有4家移动企业同台竞技:移动、联通、电信、网通。那将是一个竞争非常充分的市场。